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
一.教材和学情分析 :“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“是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的概念理论内容,是高二全体学生都要学习的重点内容。本节课主要探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,通过探究实验、定性观察、得出结论,进一步建立控制变量思想的核心概念。
二.教学与评价目标
1. 教学目标 :( 1)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进行实验,探 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,进一步建立控制变量思想的核心概念。 ( 2) 从定性观察到定量分析,从宏观现象到 微观实质,让学生体验到化学学科的思想和方法。
2. 评价目标 ( 1)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,诊断学生设计实验 方案及动手操作能力,发展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思 想中的核心概念。 ( 2) 通过图像及数据分析,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图像认知的能力。
三.教学流程
[环节一]趣味实验导入,提出问题
[教师活动]演示“大象牙膏”趣味实验(配 方:30%过氧化氢溶液,KI 溶液; 提出问题: 是什么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?
[学生活动]学习从说明书中获取所需信息,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,分析思考反应原理,回答:实 验中加入的少量碘化钾作为催化剂加快了过氧化 氢的分解。 [教师活动]提问:除了催化剂之外,还有哪 些因素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? [学生活动]阅读说明书,回答:影响过氧化 氢分解的因素还有温度、浓度、光照等。
[设计意图]通过趣味实验,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,提出问题,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。
[环节二]实验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因素
[教师活动]提示设计实验的重要方法:控制变量法; 指导学生评价补充完善设计方案; 强调 药品用量、操作注意事项及观察要点。
[学生活动]小组合作,设计实验方案;动手实验,观察、记录,得出结论。
[设计意图]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, 练习实验基本操作,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其观察能力,发展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思想中的核心概念。培养学生正确表述结论的能力,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。落实化学核心素养中的“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”。
[环节三]借助数字化实验,进行定量(数据、 图像) 分析
[教师活动]介绍压强传感器、数据采集器, 电脑软件等部件以及数字化实验的基本原理;注 入不同浓度( c1 =4 mol/L,c2 =5 mol/L) 的过氧化氢,得到不同的压强-时间曲线 ; 引导学生分析图像,通过图像可以得出什么结论?
[学生活动]分析图像可知:当其他条件一定时,过氧化氢浓度越大,其分解速率越大。
[设计意图]通过引入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, 将实验现象转化为实验数据和图像,落实化学核心素养中的“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”。
[环节四]通过宏观现象,探析微观实质 [教师活动]无论从定性观察还是从定量分 析,都知道了增加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,能不能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呢?
[学生活动]思考回答:单位体积内的反应物分子数增多,碰撞接触的机会增多,发生反应的几率增大,宏观上表现出来反应速率加快。
[教师活动]通过2个具体的情境(实验室通常要将2种固体或颗粒状的固体药品研细,并混 合均匀再进行反应;实验室进行化学反应时,通常把一些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再进行反应。原因是什么?) ,引导思考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哪些?
[学生活动]思考回答:固体表面积,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等。
[设计意图]引导学生由表及里,通过宏观现象探析微观实质,触摸化学的实质。落实化学核心素养中的“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”。
[环节五]总结归纳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
[学生活动]归纳总结,谈谈学习感受和收获。
[教师活动](1)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; (2) 总结提升化学学科的思想和方法(从定性观察到定量分析,从宏观现象到微观本质)。
【设计意图】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,并形成 知识体系。由定性观察到定量分析,通过宏观现象探析微观实质,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的思维和方法。